Rss & SiteMap

一零四房屋 /

一零四房屋廣告 免費刊登房屋廣告 屋主自售及仲介代售案件 買屋賣屋 換屋 售屋 租屋 各種房屋廣告免費刊登 房屋討論 經驗分享 甘苦談 部落格 個人空間 個性圈子 博客 道具中心 個人首頁等
共1 條記錄, 每頁顯示 10 條, 頁簽: [1]
[瀏覽完整版]

標題:台東縣 (台灣省) 簡介

1樓
user03 發表於:2009/2/27 下午 12:59:31

台東縣 (台灣省) 簡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台東縣
Taitung County
(台東縣旗) (台東縣徽)

簡稱 東、台東、東縣
設立始年 1875年
行政區類別 縣
區劃 1市、2鎮、13鄉
政府所在地 台東市中山路276號
縣長 鄺麗貞
政府網站 台東縣政府
縣花 蝴蝶蘭
縣樹 樟樹
'
電話區號 089
總面積 3,515.2526平方公里
(台灣的第3位)
總人口 231,863人(2009年1月)
(台灣的第22位)
人口密度 65.96人/平方公里
(台灣的第25位)
毗鄰 花蓮縣、高雄縣、屏東縣

台東縣在台灣的位置
地理
經度 東經120.44 - 121.37度
緯度 北緯21.56 - 23.26度
東西寬度
南北長度
總面積 3,515.2526平方公里
- 陸地面積
- 水域面積
海拔高程 最高:3,668公尺 (關山)
最低:
中位值:
氣候
氣候類型 副熱帶季風氣候
年平均溫 24.3℃
- 最高月均溫 29.5℃
- 最低月均溫 12.5℃
年降水量
無霜期
年日照時數

台東縣政府台東縣位於台灣東南方,面積僅次於花蓮縣、南投縣,為台灣第三大縣。地理位置上,本縣位於北回歸線南方,東面朝太平洋,南面和西面與屏東縣、高雄縣以中央山脈為界,北面與花蓮縣為鄰。

由於位處熱帶氣候區且面山近海,台東縣自然資源相當豐富;不但境內保有多處自然文化保留區,各式特產:無論是海裡的柴魚或是平原上的釋迦,甚至是山上的茶葉、鳳梨、金針、洛神花等,無不名聞全國。另外,因為開發較晚,台東保留有全國最豐富的台灣原住民文化:縣治之內的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布農族、排灣族、達悟族6族佔全縣人口比例三成以上,為全台灣最高。除此之外,本縣史前遺址的數量也是台灣之最。

在族群結構上,除原本定居於此的原住民外,其他居民皆為近150年陸續移居而來的移民後代。最早的漢人開拓者多直接來自於福建省,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部分榮民和外省人安排在此定居,八七水災後西部災民部分亦遷居於此,以及部分從六堆區域遷來的客家人。因為如此眾多族群在此定居繁衍,今天的台東成為一個多元族群文化社會。

台東縣的名人也不少,如:張惠妹、楊傳廣等人,由台東縣出身的明星也不少,約10個或以上,大多以演藝人員和棒球人士、體育人士居多,而原住民就佔了一大半。世界知名的運動員楊傳廣、棒球世家陽家都是出自於此縣。

目錄 [隱藏]
1 地理
1.1 水利發展
2 歷史
3 行政區劃
4 交通
4.1 鐵路
4.2 公路
4.3 客運
5 教育
5.1 大專院校
5.2 高中高職
6 文化
6.1 民俗慶典
7 旅遊景點
8 出身人物
9 參考資料
10 外部連結


地理
台東縣位於台灣東南方,面積3,515平方公里,僅次於花蓮縣、南投縣,為台灣第三大縣。本縣東面朝太平洋,南面和西面與屏東縣、高雄縣以中央山脈為界,北面則以布拉桑克山、崙天山、海岸山脈等為界山與花蓮縣相鄰。全縣海岸線長達176公里,是全台灣海岸線最長的縣份[1]。

台東縣大致可分為中央山脈、花東縱谷平原、卑南溪三角洲、海岸山脈及泰源盆地等地理區。

台東縣的主要河川有卑南溪、知本溪、利嘉溪、金崙溪、太麻里溪、馬武溪等。其中卑南溪是台東縣境內的最大河川,發源於中央山脈的卑南主山東側,主流全長約有84.35公里,流經台東縣的7個鄉鎮市,流域面積達1,603平方公里,是台東灌溉用水的最主要來源。


水利發展
台東地區主要的灌溉水圳有長濱大圳、池上圳、關山大圳、鹿野大圳、鹿療圳、卑南大圳、知本圳。其中以卑南大圳最大,關山大圳次之。

1867年(同治6年),今台東地區長濱鄉的平埔族人自行開設水圳,引石坑溪水灌溉長濱沖積扇的長濱、成功等地。在長濱鄉有多達46條水圳,大部分是自行開發的小型水圳。1966年(民國55年),台灣省水利局計畫修建長濱大圳,1971年動工,1974年完工,串連小圳,於水母丁溪南溪部落建進水口,長度25公尺的攔河堰,水母丁溪水,經由水母丁山鞍部的導水隧道,由東11道路出隧道,而沿山麓向南入長濱溪。

1878年(光緒4年)屏東潮州區移民陳和枝和其他共17人,合力在池上修築水圳,引卑南溪水灌溉池上。現代的池上圳系統合併了兩條幹線,10條支線,設有進水口一座,機械控制房、沉砂池。

台灣東部最大的水圳是卑南大圳,是日本人於1898年(明治31年)所建,1936年(昭和11年)再次整,1941年完工後,吸引許多漢人移入墾地,灌溉農田面積由600公頃提升到2,423公頃。卑南大圳引卑南溪溪水,全長超過9公里,有13條平行支線,排梳型結構。

1899年(明治32年)在知利嘉溪和知本溪間沖積平原上的知本、建和居民,合作開發水圳,是為知本圳,費時一年,由知本溪北岸取水,洪5條支線。後由日人開發,自太麻里鄉知本溪南岸引水的第一美和圳等四條支線,與原知本圳合稱知本圳,原知本圳改名第二美和圳。

1907年(光緒33年)由台灣西部往台灣東部開墾的漢人引卑南溪水開設里壟圳,灌溉農地約30公頃,但因所處地帶時常和原住民發生衝突,兩年後放棄里壟圳的管理使用,台灣日治時期1915年(大正4年)後,日本政府對原住民的管理漸趨嚴格,外來移民增多,1923年(大正12年)里壟圳公共埤圳成立,1941年(昭和16年)改為關山水利組合。1948年(民國37年)開工興建關山大圳,改善因卑南溪湍急溪水易沖毀圳道的缺點,1958年(民國47年)完工,全長17公里,17條支線,排梳型圳系,灌溉面積2,874公頃,是台灣東部地區第二大的水圳。

1953年(民國42年)-1957年(民國46年)興建的鹿野大圳,引水自鹿寮溪南岸,灌溉花東縱谷南端。鹿野鄉的另一個灌溉渠道是鹿寮圳,因進水口河床沖刷問題,自1970年(民國59年)起與鹿野大圳由同一個進水口進水。又因為水源不足問題,鹿野大圳僅第一支線有穩定供水,其他支線水源不足,第6支線甚至因此停擺,直到1995年才整建完成。[2]


歷史
主條目:台東歷史
由於地型上的崎嶇和海運上的不便,直到19世紀中葉以前,台東都還是清朝政府眼中的化外之地,除少數逃犯外,多數百姓視入後山為畏途。

這樣的情形一直要到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才有所改變。飽受驚嚇的清廷在此之後派遣自強運動的重要推手 - 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赴台經略後山,將今日中央山脈以東一帶劃為卑南廳,至此整個東部開發史開啟了第一頁。

有鑒於東部對外聯絡艱難,沈葆楨由北至南連開數條道路橫貫台灣本島,自此打開東部對外的聯繫。在開路的同時,沈葆楨從福建招來的移民也搭乘一艘艘的帆船登陸台東。今天的台東市寶桑里一帶是東部最早的漢人移民據點,今天依然能藉著參拜全台東最早的天后宮,來體會漢人移民渡海而來的艱辛。
1886年台灣建省,將今天的花蓮縣與台東縣一帶劃為台東直隸州,州治設在今日的台東市區。

行政區劃

台東縣行政區
縣轄市:台東市
鎮:成功鎮、關山鎮
鄉:長濱鄉、海端鄉、池上鄉、東河鄉、鹿野鄉、延平鄉、卑南鄉、金峰鄉、大武鄉、達仁鄉、綠島鄉、蘭嶼鄉、太麻里鄉

交通

鐵路

台東車站台東線

池上車站
海端車站
關山車站
月美車站
瑞和車站
瑞源車站
鹿野車站
山里車站
台東車站(台東線與南迴線會合站)
馬蘭車站
舊台東車站
南迴線

康樂車站
知本車站
太麻里車站
金崙車站
多良車站
瀧溪車站
大武車站
古莊車站


公路
省道方面

台9線:花東縱谷公路、南迴公路
台9乙線:(目前僅開放泰安大南段通車)
台11線:花東海岸公路
台11乙線:卑南至富岡
台20線:南部橫貫公路
台20甲線:德高至池上
台23線:富里-東河公路
台24線(未通車)
台26線(僅通車至觀音鼻)
台30線:玉長公路
縣道方面

縣道197號:第二花東縱谷公路(池上至台東)

客運
花蓮客運
鼎東客運
國光客運

教育
台東縣現有一所大學,一所專科學校,十所高等中學(含綜合高中),一所完全中學,二十二所國民中學,和九十一所國民小學(不含分校)。與其他縣市相比本縣教育資源薄弱許多,這點從多數學子不惜離鄉背井,隻身赴外地就讀便可得知。


大專院校
國立台東大學(原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民國九十五學年度全校4,096名學生
國立台東專科學校 http://www.ttaivs.ttct.edu.tw/ 國立台東專科學校

高中高職
國立台東高級中學
國立台東女子高級中學
國立台東大學附屬體育高級中學
國立台東專科學校附設高職部(原國立台東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國立台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國立關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國立成功商業水產職業學校
台東縣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台東縣私立育仁高級中學
台東縣立蘭嶼高級中學

文化
身居台灣地理第三大地方行政單位,且在其多山無良港的地理環境下,塑造出獨一無二的人地關係。


民俗慶典
台東民俗

炸邯鄲
豐年祭

旅遊景點

知本溫泉區的飯店
蘭嶼的小天池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小野柳、杉原海水浴場、水往上流、東河橋、三仙台、八仙洞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卑南文化公園、初鹿牧場、紅葉溫泉、高台茶園、關山親水公園、池上牧野農場
知本溫泉
知本森林遊樂區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杉原海水浴場
綠島(外島)
蘭嶼(外島)

出身人物
政治

陳建年:前原民會主委、前台東縣長
馬亨亨:首位原住民將軍,已故
體育

余宏開:前紅葉少棒隊成員,已故
邱德聖:前紅葉少棒隊成員,已故
邱俊文:前紅葉少棒隊成員邱德聖之子,現為中華職棒中信鯨隊內野手
余賢明:前紅葉少棒隊成員余宏開之子,現為中華職棒興農牛隊外野手
楊傳廣:1960年羅馬奧運男子十項全能銀牌得主,已故
陽建福:中華職棒興農牛隊投手
陽仲壽:日本職棒火腿隊內野手
陽耀勳:日本職棒軟體銀行鷹隊投手
陽東益:中華職棒統一7-ELEVEn獅隊內野手
陽介仁:前中華職棒味全龍隊、興農牛隊投手,在中華職棒投出「無安打比賽」的第一人
陽森:中華職棒統一7-ELEVEn獅隊內野手
張泰山:中華職棒興農牛隊內野手
郭岱詠:前中華職棒中信鯨隊外野手
郭岱琦:中華職棒統一7-ELEVEn獅隊外野手
郭一峰:中華職棒兄弟象隊捕手
高龍偉:前中華職棒興農牛隊、統一7-ELEVEn獅隊投手
高健龍:前中華職棒興農牛隊、La New熊隊外野手
高國慶:中華職棒統一7-ELEVEn獅隊內野手
李國慶:前中華職棒興農牛隊、米迪亞暴龍隊投手
林智勝:中華職棒La New熊隊內野手
謝承勳:前中華職棒中信鯨隊投手
演藝

曾淑勤:創作歌手
紀曉君:歌手
張惠妹:歌手
范逸臣:歌手兼演員
黃美珍:歌手
Tank :歌手
圖騰樂團:歌手
沈文程:歌手
王宏恩:歌手

參考資料
^ 《樂活之都 > 自然環境 > 地理位置》,台東縣政府網站
^ 台灣的古圳道 王萬邦/著 ISBN 9572856103 2003年4月出版

外部連結
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
台東縣 台東縣政府
台東旅遊網
顯示▼隱藏▲檢 • 論 • 編 • 歷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台灣地區)

省(精簡化): 臺灣省 - 福建省

直轄市: 臺北市 - 高雄市1

縣: 台灣省: 臺北縣(準直轄市)- 桃園縣 - 新竹縣 - 苗栗縣 - 臺中縣 - 彰化縣 - 南投縣 - 雲林縣 - 嘉義縣 - 臺南縣 - 高雄縣 - 屏東縣 - 宜蘭縣2 - 花蓮縣 - 臺東縣 - 澎湖縣

福建省: 金門縣3 - 連江縣


市: 台灣省: 基隆市 - 新竹市 - 臺中市 - 嘉義市 - 臺南市


註1:東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實際管轄的太平島及中洲礁被劃歸於高雄市旗津區。
註2:宜蘭縣頭城鎮的釣魚臺列嶼未有實際統治權,現由日本實際控制,請參閱釣魚台問題。
註3:烏坵劃歸金門縣。

顯示▼隱藏▲台東縣行政區劃
縣轄市 台東市
鎮 成功鎮 - 關山鎮
鄉 長濱鄉 - 海端鄉 - 池上鄉 - 東河鄉 - 鹿野鄉 - 延平鄉 - 卑南鄉
金峰鄉 - 大武鄉 - 達仁鄉 - 綠島鄉 - 蘭嶼鄉 - 太麻里鄉

共1 條記錄, 每頁顯示 10 條, 頁簽: [1]

104House 回到首頁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1.1
Processed in 0.07813 s, 2 queries.